|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民族风情——民族习俗>鄂温克族>萨马街

民族风情——民族习俗>鄂温克族>萨马街

关键词:扎兰屯旅游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扎兰屯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zhalantu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54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民族习俗>鄂温克族>萨马街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坐落于市区西南93公里的济沁河畔。这里三面环山,一百临水,扎萨公路从乡所在地中心穿过,景色十分秀丽。

    
这部分鄂温克是被称为索伦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曾游猎于黑龙江流域的石勒喀河、精奇里江一带,清顺治至康熙年间陆续迁到嫩江流域的济沁河、雅鲁河、阿伦河附近,后因修筑中东铁路而迁往济沁河畔的萨马街地区。

    
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这部分鄂温克人于1956年秋建立了鄂温克猎民队,198412月又成产了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全乡总面积2696平方公里。

    
鄂温克猎民村以农为主,以猎为辅,多种经营,近年畜牧业也有了发展,还购置了汽车、拖拉机以其他农业机械。

    
鄂温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居住在萨马街的鄂温克族群众每逢喜庆佳节,就会穿起民族服装,跳起欢快粗犷的努给勒阿罕伯舞。并涌现出一大批舞蹈、声乐、文学创作等各种人才。

    
1 服饰

    
旧时扎兰屯地区鄂温克族猎民的服装主要以狍皮等兽皮制作的衣服为主,除此以外,桦树皮夏帽为该民族服饰的一大特点。桦树皮帽为一方块桦树皮卷成锥形,用麻线连缀起来,状如斗笠,主要用于遮阳御雨。

    
如今鄂温克族居民的服饰与汉族相同,但部分年长者仍愿穿着传统的皮袍,逢喜庆节日或重大场合,年轻人了着民族服装,但面料多为绸缎。

 

2 饮食

    
鄂温克族猎民喜食肉食,主要是野兽肉,其中多为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猪肉。食肉方法很多,如 拉嘎兰(烧肉),将肉扔在火炭上烧;席拉兰(烤肉),把肉切成大块或条放在锅里煮,阿期根(生吃),主要是生吃狍、鹿等的肝、肾;库呼乐(晒熟肉干),将熟肉切成块晒干。如今鄂温克族猎民的饮食同当地汉族居民渐趋相同,但仍喜欢食用野兽肉和野菜等。

    
3)居住

    
扎兰屯市鄂温克族猎民旧时住山林和靠近江河的地方,主要以游猎为主,无固定场所,一般多住木刻楞。定居后,所住房屋与室内装饰等与当地汉族居民基本相同。
    
4)礼仪

    
鄂温克民族十分讲究礼节。老年人普遍地受到社会的尊重,年轻人见到长辈,首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开怀,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如骑在马上则下马问安,然后侧身让老人先行。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见面相互问安,相互尊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为本民族所憎恶。

    
鄂温克人十分热情好客。他们常说: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因此,不论对本民族客人还是其他民族客人,来到自己的家,主人都认为是大喜事,热情地将客人让到屋里,让客人坐在贵宾座位,敬茶递烟。对远方的来客,还要用丰盛的肉食和好酒款待。

    
5)姓氏

    
鄂温克族历史上曾分为三大部分,即从事游猎生产的雅库特、主要从事牧业生产的通古斯和嫩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的索伦。他们的姓氏根据本氏族的名称而来,又因居地不同有所区别。萨马街鄂温克人的主要姓氏有:俄格都涂格敦、尼格混涂格敦简姓涂;俄格都杜拉尔、尼苏混杜拉尔、谢盼杜拉尔、左然杜拉简姓杜;那哈塔、卜勒吉格勒简姓卜;萨马基尔简姓萨;蒙古勒达图、黑格特达图简称代;俄格都何音、依格吉日何音简姓何;伊格吉日简姓伊;白格日简姓白;瓜尔佳简姓郭等。

    
6)传统艺术
    >>>
舞蹈

    
鄂温克语也称额黑勒格额黑勒仁。鄂温克族的主要舞蹈有《鄂温克舞》、《哲辉楞舞》、《爱达哈喜楞舞》等。这些舞蹈节奏性强,动作有力,脚的动作和上身的姿态和谐优美,加上有节奏的呼号声,构成鄂温克舞蹈的特点。
还有一种被称作《努经勒》的舞蹈,多由鄂温克妇女参加。这种舞蹈动作有力,节奏性强,脚的动作比较突出,鄂温克风格比较浓厚。

    >>>
歌谣
 
鄂温克人长期生活在森林、草原、田野之中,创作大量反映狩猎、采集、种植以及社会交往、男女爱情、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歌谣——“扎恩达仁,其中包括猎歌、牧歌、情歌、酒歌、萨满歌等,此外还有逃婚歌、反抗征兵歌等,内容比较丰富。鄂温克歌谣比喻优美,抒情真挚感人,诗句朴实豪放。韵律以押头韵为主,双句一韵,每首歌谣韵律多变,易于即兴演唱。
    
7)婚嫁
    
鄂温克族基本上沿袭一夫一妻制,所不同的是有氏族外婚姑舅表亲现象。姑舅表亲就是姑表兄弟姐妹之间通婚,并且有优先婚配的权利。女子出嫁后,在婆家如生女孩,则喜欢嫁给舅舅家人,俗称还骨头。鄂温克族历史上的婚姻嫁娶习俗,实质上是两氏族之间的婚配,后来才逐步发展到与外族通婚。与外族通婚早已习惯化,萨马街的鄂温克族与外族通婚已一半以上。

    
鄂温克人有入赘的习惯。双方父母经过多次协商后,无需赠送礼物,由男方将新郎送到女方家,大家在新娘家尽情欢乐,婚事即算完毕。入赘者要至诚地奉养孝敬女方父母,同时和女方的兄弟姐妹一样有权使用和继承老人的财产,有权保留自己的姓氏。

    
鄂温克女子选择配偶,不以穷富为标准,而主要看劳动能力、社会名誉和人品是否端正,厌恶不忠不孝,反对言行不一。

    
鄂温克人历史上的婚姻程序大致分为求婚、订婚、结婚三个阶段。求婚时,必须聘请一位受人尊重的媒人出面,经过媒人的奔走说合,婚事即可确定;订婚,男方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送牲畜、酒、生产工具、金银首饰等,并且置办酒席,共同欢庆,互祝订婚之喜;结婚礼仪比较繁琐,由于居住地域区别有所不同,萨马街鄂温克人同鄂温克自治旗南屯鄂温克人的结婚仪式大体相同,主要有修建新房、迎接新娘、善意刁难男方、新郎新娘共同就餐、招待宾客等主要仪式。

    
8)丧葬

    
清代至民国初期,本市(旗)境内鄂温克族人死后,多放置在树上实行风葬,好将尸体挂在树枝上,落地后用火葬或者挖土掩埋。新中国成立后,境内鄂温克族丧葬习俗与汉族相同。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