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扎兰屯的城市特色

扎兰屯的城市特色

关键词:扎兰屯特色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扎兰屯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zhalantu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082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扎兰屯博物馆

 一个城市要想获得更高的认识度和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现代城市不能是缺乏个性的华丽外表,应当有着深刻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扎兰屯市,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城市景观,突出什么样的城市特色?我的回答是:蕴山水灵气,构绿色佳境;凝历史精华,建文化名城。

  扎兰屯城市景观建设应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城市景观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风貌,保护城市近郊风景区和天拜山、雅鲁河等城市周围自然地域,强化其自然山水的景观价值,同时又要反映时代精神,创造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建筑环境景观。

  扎兰屯的历史演变

  清朝以前,扎兰屯地区荒无人烟。清初,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北岸广大地区,世代生活在那里的索伦(鄂温克)、达斡尔等族被迫迁往嫩江流域广大地区,建立了许多以氏族姓氏聚居的大小村落。清政府为了加强管理,按地域将达斡尔人编为3个扎兰(也称"甲喇",满语),将索伦(鄂温克)人编为5个阿巴(鄂温克语"围猎场"之意),其中雅鲁、济沁、托信3个阿巴在今扎兰屯市境内。1691年,在3个扎兰、5个阿巴的基础上建立布特哈(满语,"打牲部落"之意)八旗,在嫩江西岸的宜卧奇设总管衙门。雅鲁河、济沁河一带的索伦(鄂温克)人被分别编入镶红旗和正蓝旗。1727年,布特哈总管衙门派扎兰章京(满语,"参领")驻守扎兰屯,管理镶红、正蓝两旗旗务。索伦(鄂温克)人以打猎为生,成人壮丁向清廷岁贡一张貂皮已成定例。那时,扎兰屯一带山水绵延,林木蔚然,鸟兽成群,鄂温克人使用鹿笛、狍哨等方法诱打猎物,常常是箭无虚发。据1864年黑龙江将军衙门抄本《黑龙江通省舆图总册》记载,当时"布特哈总管衙门西南四百七十五里许,扎兰屯,二十一户。"

  布特哈地区的达斡尔、鄂温克壮丁平时打猎,战时从征,布特哈八旗兵是清朝军队的一支劲旅。除承担戍边守卡等军事重任外,布特哈八旗兵先后被征调参加60多次大小战役,数百次战斗,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及现缅甸、尼泊尔、越南、蒙古等国。在历次战斗中,鄂温克族官兵晓勇善战、血染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涌现出海兰察,博尔奔察等将军、都统级英雄人物。

  1894年,布特哈副都统衙门(驻博尔多,今讷河市)在扎兰屯设立官庄,负责收容从关内流入的人口和屯田事宜。1897年,沙俄开始修筑中东铁路,从直隶、山东等地招募的民工进入扎兰屯地区。1902年,中东铁路滨洲线通车,建扎兰屯车站。由于中东铁路的修筑和大批关内人口的涌入,致使鄂温克人的猎场遭受破坏。包括扎兰屯在内的雅鲁河沿岸的17个鄂温克族村屯,全部迁往他处。1906年,扎兰衙门废止。

  中东铁路通车营运后,俄国铁路职工、家属、工商业者等沙俄移民以及护路队,便在铁路沿线"蜂屯蚁聚",据中东铁路局1907年统计,扎兰屯有俄国居民1643人。扎兰屯成为中东铁路附属地。

  俄罗斯人最早对扎兰屯进行了街区规划。火车站前面是占地3万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两侧南北向道路主要有3条,分别为一道街(今沿铁路)、二道街(今扎兰路)、三道街(今布特哈北路);东西向道路有4条,分别为今新华街、铁小街、站前街、水塔街。俄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一道街西侧和二道街两侧,每3至5栋为一组,每栋住宅都建有花园,如今保存下来的俄式住宅有32栋。俄式住宅的特点是外型敦实厚重,每栋住宅入口不注重朝向,而是根据住宅布局来设置。入口处一般建木结构凉亭,檐口雕饰花纹。住宅外墙转角处饰有砖跺,屋顶多为四坡水。

  此外,沙俄中东铁路公司于1905年建成秋林商场(今铁路职工俱乐部);于1906年建成扎兰屯铁道学校(今扎兰屯铁路小学);于1908年建造了铁路5号楼(今乘务员公寓); 1915年,居住在扎兰屯的俄侨集资修建了东正教堂(今职业高中院内)。这一时期的俄式建筑还有医院、监狱(俗称石头房)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吊桥。1905年,沙俄中东铁路公司把扎兰屯作为避暑、游览、娱乐之地,在其北部密林中的雅鲁河支流上建造一座铁索牵引的吊桥。桥长47.9米,宽4米,造型美观别致,富有异国风情。与吊桥同期的建筑还有日光浴场和中东铁路俱乐部,皆为沙俄贵族消遣娱乐的场所。自扎兰屯被辟为避暑胜地以后,每年都有欧洲国家及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的达官贵人来扎兰屯避暑游玩,据1927年统计,扎兰屯年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

  1952年12月31日,驻扎兰屯的苏方铁路员工回国。1954年,居住在扎兰屯境内的435名苏侨回国,大量的俄式建筑留在了扎兰屯。

  在外族文化占领扎兰屯的同时,以半农半商为特征的关内文化也在扎兰屯渐成气候。扎兰屯通车建站后,原部分筑路劳工滞留扎兰屯,同时又有大批农民和商人流入扎兰屯,在扎兰屯从事耕种和商业活动。1910年,扎兰屯已有人口近3000人,逐渐形成集镇。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6年,为管理自行流入的垦荒农民和发展招垦事业,黑龙江省在扎兰屯设置稽垦局。1926年12月1日合并济沁稽垦局设置雅鲁设治局。1929年1月,雅鲁设治局改升为雅鲁县,首任县长万锡章。

  1918年,扎兰屯街第一家私营商业店铺"德盛功',开张营业,揭开扎兰屯商业发展的序幕。此后20年间,关内商人纷纷涌入扎兰屯兴办商业,各类店铺、作坊达150多家,主要集中在葛根街,狭长的葛根街成为商贾云集之地。葛根街的店铺建筑多采用前店后居形式,建筑材料以土坯、草杈为主,有的店铺用砖砌成门脸,或修筑女儿墙。因年久失修,这些店铺大多没能保存下来,剩下的也在旧城改造时拆除了。

  满洲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东三省,1932年11月30

  日,扎兰屯沦陷。伪满洲国成立后,扎兰屯成为伪布特哈旗公署和伪兴安东省公署驻地。由于扎兰屯成为岭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增长很快,街区不断扩展。据1939年统计,仅在扎兰屯的日本人就有1850人。人口的猛增带来建筑业的兴旺,沦陷时期扎兰屯有建筑施工企业10家,主要建造一些砖木结构的平房和部分低层楼房。

  伪满时期扎兰屯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建筑有:修建于1933

  年的日军守备队大青楼(现已拆除)、修建于1935年的伪兴安东省公署办公楼(位于今扎兰屯幼儿师范学校院内)、伪省长额勒春公馆(位于今市医院院内)、六国饭店(今扎兰屯铁路小学对面)、修建于1936年的满铁医院大楼(今扎兰屯铁路中学教学楼北)、日本开拓团办公楼(现已拆除)、修建于1941年的亚麻株式会社厂房(1952年发生重大火灾被毁)。

  1941年7月,雅鲁河发生大洪水,当时洪水涌入扎兰屯街内,包围了伪兴安东省公署并漫延到伪警察派出所(现金三角广场附近)。这次洪水引起当时伪政府的重视,便责成省公署土木科进行治理,修建一条北起铁路路基,南至亚麻厂(现二轻造纸厂附近),全长5.39公里的防洪堤。这段防洪堤是扎兰屯历史上最早的防洪工程,也是今明月堤的雏形。

  1945年8月16日,苏联红军第7军602师解放扎兰屯。

  驻扎兰屯地区的日军被解除武装后,其俘虏及日本人官吏全部被押送到苏联境内,扎兰屯地区的日本开拓团成员、商人等日本侨民则被收容到扎兰屯日侨管理所。一年后,948名日侨被集体遣送回国。

  1945年10月,为纪念解放扎兰屯时牺牲的5位苏联红军官兵,当地各界人士在站前广场修建了苏联红军烈士墓。1957年夏,将烈士遗骨移入吊桥公园内,修建了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扎兰屯光复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时局混乱,扎兰屯城市建设处于停滞时期。这一时期中共党员夏辅仁等到扎兰屯开辟工作,清末民初及日伪时期的一些建筑,成为共产党人及民族进步人士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如:铁路5号楼作为中共纳文慕仁盟工委办公机关,党的负责人夏辅仁在这里领导建党建政、土地改革、剿匪和支前工作;六国饭店成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5师司令部;1948年3月至4月,内蒙古自治区主席鸟兰夫来扎兰屯,筹备召开旗县以上领导干部大会,工作、下榻于原额勒春公馆,约一个多月。后来,这些建筑成为革命文物。

  1949年,扎兰屯城区占地面积4.25平方公里,人口20705人。由于无城区建设规划,也无专门管理机构,扎兰屯城区建设一直呈自然发展状态。1972年,扎兰屯始有城市建设专门管理机构。1983年10月10日撤旗设市后,扎兰屯进行城市规划。

  扎兰屯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

  历经变迁的城市遗存,到今天仍然风采依旧的是少数,更多的往往是陈旧、残破甚至是即将消失。在日益强调城市形象的今天,人们很容易在对待文化遗存的问题上出现功利化的倾向,以新旧论美丑,不能充分地认识、利用、进而开发出旧的城市遗存在今天城市环境中的美学价值,认为只有新的才是美的,才能够提升城市环境的质量。受这种错误观念影响,一些不可多得的古老建筑,遭受冷落,至于显得破旧的传统街区就更被视为灰暗地带,而急于从城市版图中清除,其结果是历史文化信息的流失和城市传统风貌的破坏。

  扎兰屯的历史并不悠久,如果从1691年索伦(鄂温克族)猎民在此定居建村起算,也不过300多年的历史。在这300多年中,扎兰屯却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伪满洲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时期的风雨沧桑。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满、汉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多个民族或聚或散,或去或留,或喜或悲,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共同上演了一幕幕历史大剧,缔造了扎兰屯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许多历史风貌建筑。这些历史风貌建筑汇集了中外典型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式,代表了扎兰屯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发展轨迹。

  扎兰屯市已列入或待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建筑有:吊桥、日光浴场、中东铁路俱乐部、铁路5号楼、中东铁路公司秋林商场、东正教堂及南侧欧式平房、扎兰屯车站老办公楼、欧式水塔、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沙俄石头房、铁路小学建筑群(10栋)、骑兵5师司令部、满铁医院及附属房、兴安东省公署机关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明月堤、垦石园、革命烈士纪念碑、抗洪胜利纪念塔等。历史风貌建筑区有:沿铁路、扎兰路俄侨住宅区(其中沿铁路10栋、扎兰路20栋)、铁路疗养院建筑群。对上述历史风貌建筑,应该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情况,分别建档立卡,区分等级,挂牌保护。

  下面,我想重点谈一谈关于沿铁路、扎兰路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沿铁路、扎兰路即扎兰屯建站初期的一道街、二道街,是扎兰屯最早的城市街道,也是保存基本完好、且有开发价值的历史风貌建筑区。这一区域具备特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集中体现了扎兰屯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的多元文化特征。沿铁路、扎兰路现存的历史环境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根。这一传统街区既是一片完整的历史环境,也是两条连续的景观轴线,必须重点保护。

  制订保护措施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整体保护与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沿铁路、扎兰路历史风貌街区现有的实际情况,在总体指导思想上,实行全面和整体保护,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保护工作既涉及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修复,又涉及对周边环境的整治,甚至涉及对私搭乱建的清除,还涉及部分人口的迁出,既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又有资金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大,不可能一蹴而就。

  坚持保护修复服务于开发利用的原则。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修复是为了开发利用,历史风貌建筑只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促进其自身的保护与持续发展。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就是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旨在依靠历史风貌建筑区发展旅游业,为当地经济持续发展服务。从小处着手,就是对于大量民居的保护,要同进一步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条件,提高居民居住生活质量,完善生活基础设施的多种需求相结合。

  扎兰屯市区的山水林景观

  扎兰屯依山傍水,东依天拜山,西傍雅鲁河,又有支流穿城而过,这里山青、水秀、林茂,山水林交相辉映,自然景观得天独厚。扎兰屯因山水而骄傲,因景美而闻名,早在清代就为人所称道。清光绪年间,著名诗人袁金凯打扎兰屯经过,所见所感记于诗作《过扎兰屯驿》,诗曰:"侵晨行抵处,风景扎兰屯。岚重山容近,尘清树荫繁。游踪夸避暑,僻地数名村。瞥睹修髯史,人丛气象新。

  1961年夏天,由全国知名作家、艺术家组成的文化代表团踏访扎兰屯。老舍先生看到扎兰屯"深浅翠屏山四面,回环碧水柳千行",为这里的自然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吟出"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扎兰天一方"的诗句,并撰文把扎兰屯誉为"塞上的一颗珍珠"。

  相对高度在80米左右的天拜山,横卧扎兰屯市区东部,在城市边缘勾出一道延绵起伏的曲线,是城市的一道屏风。中东铁路修筑前,天拜山一带林木蔚然,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路基两侧30公里范围内的树木基本砍光,形成大片荒山荒坡。直到1988年后,市内各机关单位到东山义务植树,几年来累计栽植樟子松120万株,大部分成活,才使天拜山绿意渐浓。天拜山是城市的背景和衬托,将来可以建成东山公园,有红有绿才好看。如果在山顶建一座四层六角塔,可赋予天拜山神韵。高为四层寓意扎兰屯历经三个朝代和一个特殊时期,即清、中华民国、伪满洲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形为六角寓意扎兰屯发展的六个阶段,即布特哈鄂温克族村屯、中东铁路车站、雅鲁县扎兰屯街、兴安东省公署驻在地、扎兰屯镇、扎兰屯市。杭州有保俶塔,苏州有虎丘塔,扎兰屯应该有天拜塔,"宝塔晨辉"将来可列为扎兰屯景观之一。

  河流是绿色的渊薮,也是文明的摇篮。每一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其所在地的水系紧密相关,水是城市景观的灵魂和历史文化的载体,是风韵、活力和灵气的象征,如何把握和科学规划好城市滨水资源,拉近人与水的距离,展示水景交融的魅力,实现滨水生态环境的永续和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雅鲁河是扎兰屯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也是一条流经市区的河流。雅鲁河是扎兰屯的母亲河。雅鲁河由北向南流经市区10公里,河道平均宽度1公里,在宽阔的河滩,在自然形成的河岸边,造就了繁多的植物品种,从苔藓地衣、草本植物、灌木直到乔木,沿河植被在不同季节构成了层次丰富、色彩缤纷的动人图案,与优美多变的河岸线结合,构成了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观。

  近年来,扎兰屯市沿雅鲁河东岸防洪堤每年义务栽植防护林,使东岸防洪堤成为一条绿色长廊,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明月堤",沿堤17.3公顷绿地被辟为开放性游园。

  雅鲁河是一条多情的河,它对扎兰小城一片痴情,于是分出一道河汊投入扎兰小城的怀抱,让扎兰小城尽享它的温柔。扎兰屯人没有辜负它的一番好意,投巨资建成滨河公园。滨河公园总面积24公顷,其中水面占12公顷。公园内流水潺潺,绿树环绕,桥台亭榭,曲径通幽,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根据远期规划,滨河公园到2015年将扩建到占地47.3公顷。

  谈起扎兰屯市区的山、水、林景观,我还要重点谈谈吊桥公园。吊桥公园占地68公顷,约占扎兰屯城区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公园始建于1960年,因园内建于1905年的吊桥而得名。吊桥公园不仅规模大,而且独具特色,它是一座自然园林,少有人工雕琢痕迹。公园内建筑,欧洲风格与中国古典艺术相映成趣,使整座园林极具魅力。

  吊桥公园的美,在树,在水,在桥,在于它的清幽、古朴,以及独特的文化情调。

  公园内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以繁杂稠密著称。吊桥东桥头有一棵榆树,至少有300年的历史,它树冠如盖,虬枝旁逸,树荫可容五六十人乘凉。不过它还不算是最老的,扎兰屯铁路中学院内,有一棵500多年树龄的老榆树,粗壮的树干需要3个成年人手拉手合抱才能围拢。这些老寿星皆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园林管理部分为它们办理了"特殊户口"。吊桥公园树多,有伟岸挺拔的青松,有亭亭玉立的白桦,有绿叶婆娑的杨柳,有开花结果的各种乔木灌木,它们毫无秩序,你挨我挤,充满野性。

  林下要么是没膝的杂草,要么是弯曲的小径,要么是潺潺溪流。这里的水,清、静、柔,缓缓清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丝缕,铺在溪底,织成柔软的绸缎。

  公园最早的建筑是沙俄中东铁路公司修建的吊桥、日光浴场和中东铁路俱乐部。1941年6月,伪满洲国在扎兰屯举办八省运动会,伪皇帝溥仪借视察八省运动会之机到扎兰屯避暑,6月6日游览了吊桥,对吊桥风光赞叹不已。解放后,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园林建设,50年代新建了湖心亭、观景阁、月拱桥。1983年建市后,又先后修建了一柱亭、濒湖台、三向桥、垦石园等。占地1200平方米的垦石园建在吊桥公园环形湖湖心岛上,垦石园是一处亭廊结合式建筑,白墙青瓦,明清建筑风格。园中集建国以来国家领导人及文化名人莅临扎兰屯题词之精华,收录叶剑英、乌力吉、叶圣陶、老舍、剪伯赞等吟咏扎兰屯风光的数十首诗词佳句,由国内著名书法家书写,拓成座座碑林,置于绿树掩映的长廊内,引来无数游客驻足欣赏。垦石园作为园中园,提高了吊桥公园的文化品味。

  吊桥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业已成为扎兰屯的城市名片。吊桥是扎兰屯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吊桥图案应作为扎兰屯园林文化的标识。

  据《清实录》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对索伦人"以弓箭为事"十分赞赏,1750年11月曾令将军傅尔丹传谕索伦等:"夫围猎用弓箭,乃从前旧规,理宜勤习,况索伦等猎兽之人,自应精于弓箭,故向来于精锐兵丁内,尤称手快"。在"雅鲁阿巴"建几座木刻楞,分别以鄂温克族姓氏涂格敦、杜拉尔、白格日、俄格都何音、卜勒吉格勒等命名,为游客有偿提供鄂温克族民族服装,以及传统弓箭,让游客一试身手,体验布特哈人弯弓射箭的民族风俗。所得收入用于风景区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同时也丰富了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

  扎兰屯城市绿化的格局

  尽管扎兰屯市的绿化基础较好,但也不是没有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区绿化不均衡,北部好,南部差,西部好,东部差,绿化格局需要调整。

  我认为,扎兰屯市区的绿化系统其总体格局应当是:"三点、五线、两面"。

  "三点",即吊桥公园、天拜山广场、雀园广场。吊桥公园在上一节已有论述,此不多赘。只谈天拜山广场和雀园广场。

  天拜山广场是扎兰屯市的客厅,游客走出扎兰屯火车站,就如同迈进扎兰屯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亲切还是疏远,是文明还是落后,是美观还是俗气,是敞亮还是闭塞,这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天拜山广场虽然地位尊贵,但它命运多并,历经坎坷,建了拆,拆了建,反反复复四次易容,终于变成了今天这个模样。它现在的样子还是令人满意的。

  天拜山广场设有占地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建有硬化休闲区、绿化景观区和音乐喷泉。晶莹的水幕与飞溅的水雾为广场创造了欢快跳动的景象。分散在广场各处的20余棵古树得到保护,树干四周设置了石凳,供住在附近的老人休闲纳凉和旅客候车休息。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广场周边的楼房造型呆板,无建筑风景可看。我有一个建议,既然游客来到扎兰屯市的"客厅",为了给客人留下好印象,做为主人,我们还是要表现得像个文化人。比如,虽然我们不收藏名人字画,但在"客厅"摆几样古董总还可以吧。再说,老祖宗也真有几件宝贝传给了我们。这几件宝贝是:扎兰屯市境内出土的两件金代铜锅,一件是四耳铜锅、另一件是六耳铜锅;两件金代磁窑瓷器,一件为"风花雪月"字瓶,另一件为红绿彩双系罐。我们可以仿制成文物雕塑,供游客欣赏。并煞有介事地讲解这些文物雕塑的深刻寓意,例如:"铜锅"是取"同锅"的谐音,即在一个锅里吃饭的意思,欢迎各地朋友来扎兰屯投资兴业,大家共同发财。关于"风花雪月"磁瓶,则是借谐音祝愿游客"一路平安"的意思。游客听了这些话,哪能不高兴呢。

  雀园广场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属于休闲绿地。休闲不仅是人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而且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雀园广场的设计遵循了两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突出功能的生态设计原则。充分考虑人的感受与需求,变以往的景观绿化为多功能休闲绿地。如绿地中灵活多变、方便通达的小径及鹅卵石按摩步道等,使人不仅得到视觉上的享受,而且一改以往的"观景式"为"参与式",人们可以亲近、参与、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休憩与健身设施充分考虑了多层次人的需求。造型优美、各式各样的照明设施,使绿地的夜景更美、更吸引人。二是融入艺术设计,强调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造景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形成孔雀开屏图案,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有创意,有美感,让人赏心悦目。

  雀园广场东南角有一栋住宅楼,楼房内侧有一排低矮仓房,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建议拆除,改置藤架和榆树墙。

  "五线",即呈平行线分布的天拜山绿化带、铁路沿线绿化带、中央路、秀水路绿化带、滨河公园绿化带、雅鲁河绿化带。五条绿化带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是城市绿化系统的筋骨,五条绿化带恰如五线谱。吊桥公园、天拜山广场、雀园广场与此相接,又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这是多么和谐、多么优美动听的绿色乐章。

  中央路、秀水路绿化带已具雏形。

  "7.15"龙卷风灾害中,秀水路两侧的行道树遭受毁灭性打击。有人建议拔掉树桩改植垂柳,我完全赞同,并补充一条意见:路基两侧各植双行,参差并行。东侧路基与秀水路之间的空地种植杂草,形成绿化带。

  中央路南出口与国道111线交汇处,应精心设计、精心制作一件雕塑作品,塑造扎兰屯市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为适应对外宣传的需要,应确定扎兰屯城市标志和城市形象宣传用语。建议城市形象雕塑采用马踏飞燕基本造型,马背上鄂温克猎人手挽弓箭,追逐前方一只驯鹿;雕塑周围铺设草坪,草坪点缀数丛映山红。"马踏飞燕是中国旅游城市的标志,标明扎兰屯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鄂温克猎人骑马追鹿,标明扎兰屯的原住居民是以打猎为生的鄂温克人;草地和映山红反应扎兰屯市的地域自然环境。雕塑位于三角形绿地中心,马头向东,绿地东南角置一小型雕塑,造型为奔跑的驯鹿。建议扎兰屯城市标志采用绿树环抱的吊桥图案。建议扎兰屯城市形象宣传用语为:"山水景致,天成佳境;民族风土,文化名城"。

  今后,对中央路等城区主要干道、繁华地段的建筑,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招标建设,创建精品工程。

  铁路沿线绿化带建设刚刚起步,目前缺少详细规划。没有规划作指导,必然导致行动的盲目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滨洲铁路线由南而北穿过扎兰屯市区,令人遗憾的是,扎兰屯没能把自己最漂亮、最整洁的一面展示给它,破旧的民居、杂乱的仓库、乱扔的垃圾,僵直的院墙,却完全暴露在铁路沿线,暴露在南来北往的旅客面前。百闻不如一见,事实无法掩盖,宣传战线的同志们尽管在不停地为家乡高唱赞歌,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应抓紧进行,绿化美化要紧紧跟进。残墙破屋该拆除的拆除,该修补的修补。垃圾要清理,环境要治理。建议铁路沿线西侧列为治理和绿化的重点,沿路基开辟一条宽约20米的走廊,路基斜坡用毛石彻筑。路基外侧布置8米宽的绿化带,绿化带外侧铺设8米宽硬化路面,路面两侧各设2米宽人行道。绿化带采取防护林与景观林结合,乔灌草结合,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结合。在部分地段种植爬蔓植物,如爬墙虎、啤酒花等,可形成良好的立体屏障和绿色背景,并对残破建筑物有效遮挡。可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如出租铁路沿线广告权。

  "两面",即市区北郊的秀水、断桥风景区和市区南郊的防护林带、基本农田保护区。

  诗人艾青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盈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让我们了解扎兰、热爱扎兰、建设扎兰,创造扎兰屯更加美好的明天!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其他基本概况信息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